非遗项目一一贤良港“妈祖海祭”简介

2016-09-29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贤良港“妈祖海祭”简介

一,缘起。
“妈祖海祭”是妈祖故里港里村的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每年九月初九日是妈祖林默为营救海难而献身的纪念日。相传林默生前善观天象,掌握气候变化,经常为渔航船指点迷津,排忧解困。妈祖升天后,航海船员每遇风台,经常发现空中祥光里有朱衣女子在引航,人们都说是妈祖在显圣庇佑。宋宣和四年,给事路允迪奉旨出使高丽(今韓国、朝鲜)遇飓风舟八溺七,船上舵手保义郎李振说是老家妈祖显圣庇佑,屡现红灯引航,方得平安。路允迪回朝奏请圣上,徽宗赐“顺济”庙额。此是妈祖首次受朝廷褒封。元代,忽必烈鼓励漕运,妈祖又屡屡显圣,庇护航船安全,元代朝廷又多次褒封妈祖,封号从夫人晋升为“妃”。明代,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出航前必举行隆重仪式,祈求海神妈祖庇佑航海船队顺风平安,并屡次显验。《敕封天后志》载:“明永乐十九年,上以天后屡著灵异,闻祖祠圯坏,特命内官赴港修整”。故老相传:朝廷还赐赠“宝钞”与林族后裔。妈祖故里人民为纪念这位博爱无疆的女神,于是於九月初九日这一天都自发地聚集在港里古渡口,构筑妈祖神舟和海边祭台,面对天然“三炷香,举行盛大的“妈祖海祭”活动。莆田及周边地区所有舟船也会在这天前来朝拜女海神,构成了万舟朝拜的壮观场景。
妈祖神舟由十八艘渔船拼装而成,(象征九重九),高约3米,面积约300平方米,定位泊于古渡口前。妈祖神舟上供奉妈祖及其父母神像,树立迎神旗幡,陈列各种供品,铺设朝拜地毯,备鲜花三筐,美酒三坛,由西向东设有登临妈祖神舟的通道。以供宾客通往。被邀登上神舟的宾客,被视为最高礼遇。
海边祭台设在古渡口的海边沙滩上,距妈祖神舟约20米。祭台用木件构成,如同乡村戏台,在祭祈前七日作为戏台供社戏演出。祭祈之日,祭台加以柳条鲜花点缀,形成鲜花拱门,祭台两边挂上巨幅楹联:“万曲仙音歌妈祖,千秋海甸仰英灵”。祭台中间摆放古案供台,供放妈祖女神和妈祖父母神像,以供神舟看台和沙滩看台的观众共同瞻仰。祭台左侧设三炷巨香,在祭祀时由最有名望的贵宾点燃。
二,仪式。
“妈祖海祭”仪式的时辰选在农历九月初九早晨九点太阳升高的时候。时辰一到,司仪击鼓三通,鸣铳九响,海螺长鸣,三炷巨香同时点燃。在《迎神曲》的曼妙乐声中,歌生唱道:

“神之来兮彩云飞,舞芭献曲众相随。
  江安流兮海恬波,幡旗猎猎花芳菲。
  神驾巡天返故里,祖姑乘风下翠微,
    神之奠兮海之旁,海甸千秋功长追”。

接着由主祭人宣告祭典开始,众人向妈祖女神行三跪九叩之礼。接着,在《进香曲》的歌声中信众向妈祖女神和圣父母进献三炷心香。
《进香曲》歌曰:

“一柱清香敬女神,人间海晏河亦清,
风调雨顺歌盛世,百姓安乐享太平。
二炷清香拜女神,泽被四海扬美名。
上善若水汝是水,高德如云汝是云。
三炷清香祭女神,千秋长怀故里情。
古渡宋井留遗迹,万里海天传颂声。
曲曲笙歌颂女神,瓣瓣心香表虔诚。
    修行德性善为本,大同世界永和平”。

主祭人手捧帛书诵读祭文。
祭文曰:

“中华堂堂,民族奕奕,婉婉天妃,
巍巍神迹。丰功峻德,绝世见希。
万斛龙骧,绝海达畿。始礼于莆,
螺港肇基;岛夷蛮裔,献琛是职;
波晏不扬,神惠孔硕。护国庇民,
大吉大利;灵披海疆,滋至地纪;
礼行五献,香播万里;五州光扬,
祥祯永极。……惟神鉴歆!谨告。"

主祭人诵罢祝文,由司仪焚帛。接着向妈祖女神敬献鲜花,九位身着明装的少女三人一组手捧三筐鲜花,向妈祖神像恭行三拜敬献之礼,后把鲜花款款撒向大海之中。紧接着由身着明装的九位童男三人一组捧起三坛美酒,向妈祖神像恭行三拜敬献之礼后,把美酒拨洒于波浪之中。接着,司仪高喊:“升灯开航!”只见神舟桅杆上慢慢升起九盏红灯,此时锣鼓大作,鞭炮齐鸣。祭礼形成一个高潮。接着各种民俗活动和文艺表演,演戏、歌舞、杂耍、十音八乐,大鼓吹等轮番上阵,笙乐悠扬,锣鼓喧天,汇成了欢乐的海洋,数以万计的观众享受着人神共乐,人海共谐的美好时光。
正午时分,在古朴优雅的《送神曲》歌声中,宣示祭礼结束。
《送神曲》歌曰:

“礼既成兮神且行,驾祯云兮陟天庭。
泽被四海威灵赫,神留人间庆安宁。
螺港叨光留圣迹,莆阳沐惠播美名。
  芸芸信众永膜拜,天后垂慈濯劂灵。”

这时,贤良港天后祖祠和乡亲会把安排在妈祖神舟上的尊贵客人邀请到祖祠客堂享用“妈祖赐福平安家宴”,宴席中既有海鲜佳肴,又有精美的素席美馔。下午,在主人引领下客人参观妈祖故居、妈祖受符井和妈祖遗迹文物,入夜观赏妈祖神舟上燃放的千盏“妈祖赐福孔明灯”和莆仙戏演出。当晚,来客一般留宿在港里古民居,体验妈祖故里的古老乡韵和无穷乐趣。

三,传承价值:
妈祖故里港里村的“妈祖海祭”习俗传承千年,与庙祭、祠祭、堂祭、舟祭、家祭等祭祀妈祖习俗相比,更具有古朴、自然、贴切、真实的特点,是妈祖信仰习俗与海洋文化共同发展密不可分的生动例证。妈祖女神在千百年中,被尊为四海之神,成为沿海人民和航海者的精神支柱。特别是作为“海丝之路”的源点贤良港宋代古渡口,面对天然三炷香,在妈祖升天之日,举行隆重的“妈祖海祭”传统仪式。迎神旗幡与日同升,海螺声声长鸣,万舟归棹拜妈祖,鲜花美酒洒海中,妈祖神舟庇海疆,沧海安澜波不扬,万众虔诚齐叩首,人神共谐乐无疆。这种“秋祭”妈祖的民俗活动充分体现了古老的海洋文化特色和妈祖文化的无穷魅力。贤良港天后祖祠至今保存清代朝廷颁布的《奉旨春秋谕祭》的匾额,更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妈祖故里港里村作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和福建旅游名村,能够相对完整地传承“妈祖海祭”的传统习俗。表现了妈祖故里民众对祖姑由人而神的崇高敬意。妈祖作为贤良港的一位渔村女子,为拯救海难而魂归大海,后被尊为四海之神,在她升天纪念日举行海祭仪式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蕴。明代兵科给事中夏子阳在《谕祭祈海神文》中说:“神无不在,而在海最灵;非神独灵于海也,人之神至海而灵也。……在海言海,其为灵之昭昭也亦宜"。妈祖作为海神,受到沿海民众的膜拜,形成古老的海祭民俗活动,是符合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的,特别是在海祭活动中保留了诸如戏曲、舞蹈、民间音乐等传统艺术,成为传承中华文脉的生动形式。
“妈祖海祭”习俗涉及海洋文化和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等诸多内容,其主要价值在于:
1,“妈祖海祭”作为妈祖信俗十大系列之一,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永续传承的历史意义。
2,“妈祖海祭”是闽台两岸人民和沿海地区民众最受欢迎的民俗活动之一,是“海丝”传播妈祖文化,宻切海内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妈祖海祭”习俗中所保留的大量民间舞蹈,音乐、戏剧、杂技等艺术内客,对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4,随着莆田滨海城市的崛起,妈祖城的建设,“妈祖海祭”将为莆田旅游文化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
5,“妈祖海祭”作为港里村的重要民俗活动内容之一,为该村打造“福建省历史名村”和“福建省旅游名村”的金字招牌引起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打造海西文化品牌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