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坑东丹青宫及东峤霞屿大明殿200余香信赴贤良港天后祖祠谒祖进香

2020-12-28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12月26日(农历十月十二)阳光明媚,正值周末,来贤良港天后祖祠谒祖进香的团队和游客络绎不绝。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来自北高坑东丹青宫和东峤镇霞屿境金莲山大明殿宫庙的200余香信团队,他们秉承古制,分成警示队、彩旗队、腰鼓队、铙钹队、盘担队、清道队、花蓝队、哨角队、令旗、神轿,形成盛大古朴且隆重队伍护送妈祖圣驾回娘家谒祖进香。
 







 
  天后祖祠内,行进香礼,颂祝文,行敬献礼 ,并相互赠送纪念品。
 
 

  妈祖回娘家信俗,是各地妈祖宫庙回到妈祖诞生地贤良港,在天后祖祠举行祭妈祖与祭妈祖父母的一种信俗活动。2007年,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回娘家信俗,就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上,每年农历正月至三月,许多分灵海内外各地的妈祖宫庙,都会沿袭古制,回到妈祖诞生地举行隆重的祭妈祖与祭妈祖父母的仪式;同时也会去湄洲岛妈祖庙割香掬火。这种“割香掬火"要遵循传统礼教仪轨——“膜拜神祇必溯源圣宗”之古制,先到贤良港天后祖祠拜谒妈祖父母,再往湄洲妈祖庙“请香"。这种“妈祖回娘家”和“请香"信俗,自康熙五十九年地方官奉旨赴贤良港天后祖祠春秋谕祭始,风气更盛。正是这种代代相传、心心相印的信俗活动,促进了各地妈祖宫庙之间的联系,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图 林美媛  林丽珍)

新闻链接

   “妈祖回娘家”信俗历史悠久。相传,宋元时代,莆田新度锦墩有位姓陈的信婆得知贤良港有位少女林默,因救父寻兄而得孝深受感动。信婆为了取孝回乡授教后人,便只身步行数十里,来到贤良港祖祠,在三月廿三妈祖诞辰那天把妈祖神像请回本村奉祀。临行前,信婆举香三炷许诺:逢闰年的三月都要让妈祖回故里探亲。后来改为每年三月廿三日前夕回娘家,便成为该地信众探望妈祖父母活动日,一直延续至今。后来,莆田一些有名的妈祖庙与天后祖祠约定,三月初十为白湖顺济庙、清风嶺妈祖宫祭拜日;三月十三为西湖东山第一堂祭拜日;三月十四为城里文峰宫祭拜日;三月十六日为东岩山妈祖宫祭拜日,这些宫庙每年回娘家都会组织信众二百多人,带上米粉、枇杷、妈祖花回到贤良港妈祖娘家谒祖进香,并在祖祠享用妈祖平安家宴,回去时祖祠回送花生,以示妈祖孝道精神如落花生一样硕果累累,遍植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