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经开区:文化港里 待君采撷

2020-10-28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鼓乐齐鸣,擂鼓三通,礼炮九响,海螺长鸣,鸣锣十三响,奏《迎神曲》。按照传统祭祀大典,主祭人、陪祭人与祭人行三跪九叩礼。主祭人宣读祝文,奉三献礼。随后,童女童男三人一组,向大海撒鲜花敬美酒,祭奠妈祖……

 

10月25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妈祖升天1033周年的日子。当天上午,在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贤良港,300多名信众齐聚海滨,共同举行海祭大典,缅怀妈祖。

文化为媒 振兴港里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翁佳琳 黄汉业 佘晓霞/文 卢德山/图

 

 

妈祖原名林默,公元960年出生,987年羽化。当时,感念于妈祖拯救海难的善行,乡里人自发驾船在海上祭祀妈祖,后来规模越来越大,并得到朝廷的“认证”,遂成为一种正式的信俗,传承至今。

 

海祭妈祖

 

港里村与湄洲妈祖祖庙隔海相对,是一个妈祖信仰文化之村。“海祭妈祖”是港里村最古老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妈祖信俗”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林自东对“海祭妈祖”习俗颇有研究:“天后祖祠一般在妈祖诞辰日举行庙(祠)祭,在妈祖升天日举行海祭。”

 

每年妈祖诞辰日,世界各地的妈祖庙派代表来到贤良港,举行祭拜妈祖的民俗活动。这种活动已经演变成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即“妈祖回娘家”。目前,天后祖祠至少与台湾地区300家妈祖庙进行文化交流,和其中18家建立了姊妹宫庙关系。国外的也有,例如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前来天后祖祠朝拜的外地信众明显减少。但每到重要节日或举行重大活动,天后祖祠利用微信平台,仍然与各地妈祖庙保持密切联系。“有个台湾信众通过微信告知,想要组织100多家妈祖庙过来参加活动。现在没办法,只能再等等了。”贤良港天后祖祠董事会秘书长林仙久说。

 

为了让无法到场的信众也能够参与其中,此次“海祭妈祖”活动增加了一个特殊环节——线上直播,让全球妈祖庙共同观看,实现海内外信众同谒妈祖、共祈平安的愿望。

 

 

贤良港位于港里村,因其外形,也被称为“黄螺港”,曾经是一处海上贸易繁华的古港。顺着海上丝绸之路,茶叶、红糖等商品在这里流通,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还发挥作用。后来由于附近新港的开发建设,以及常年的淤积,就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港里村概貌

 

然而,许多文化遗存保留了下来,散落在港里村的各个角落。沿着朝圣路前行,一路上可见与妈祖相关的文物古迹。天后祖祠,始建于宋代,供奉着妈祖木像;妈祖故居,清初被焚毁,后由台湾地区18家妈祖庙集资重建……

 

由于海上通航的需要,宋代时建了一座造像塔,成为航标性建筑,保障古代渔船和帆船安全出入码头。原佛教名为经幢塔,也叫阿育王塔。塔呈方形,四周置佛龛,龛内有佛头雕像,至今依稀可辨。

 

古时候,港里村经济繁荣,集聚了不少人口,生活着林、黄、徐等多个族群,营造了不同时期的各种古民居。居仁里,一进悬山式土木结构,正厝面阔5间,由院门、两侧厢房及正厝组成;聚於斯,一进合院式建筑,正厝面阔三间,由院门、两侧厢房、正厝及右侧护厝组成……

 

得益于丰富的古建筑、古遗址和古文化,港里村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同时被列入福建传统村落名录。

 

黄建兴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关注港里村妈祖信俗与乡村振兴多年。他认为,妈祖信俗已经在港里村的教育中凸显成效。

 

因为开设妈祖校本课程,学习妈祖家风家训,弘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从小培育学生向上向善品德,前年,港里村妈祖小学被评选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之一。

 

港里居仁里

 

去年,为了解决妈祖幼儿园建设资金的问题,贤良港天后祖祠与港里村委会、福慧寺以及其他宫庙,联合成立港里村助教中心,发起捐资倡议,很快就筹集了200万元,同时成立教育基金会,保证资金专款专用,改善教学环境和办公条件。

 

叶明生是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他此次带领一个团队前来,将在港里村开展妈祖孝德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课题考察活动,为期3天。

 

“林氏的家族史和发展史都在这里,妈祖成为港里村所有人的祭祀对象,是一种文化共同体的存在。作为精神力量,妈祖信俗激励村民一起面对自然灾害。”叶明生说,从传统的角度看妈祖文化,其实内含孝德文化,在当地的移风易俗中起到一定作用。

 

在叶明生看来,妈祖文化是港里村的无形财富,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祭拜行为上,应该不断深入认识和挖掘妈祖文化,适当开发旅游产业,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发展,打造休闲观光度假区。

 

高静任职于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她研究得出,妈祖信俗与乡村振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港里村还未形成以妈祖文化保护为核心,兼顾旅游发展、历史风貌完整、生态环境优美的良好格局,眼下特别要加快文物保护工作。

 

按照《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山亭镇港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港里村被纳入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将加强古村周边建设空间环境的控制与协调。控制地带范围内,建筑层数不高于3层,高度不高于10.5米。居民建筑与传统民居相协调,鼓励按莆田传统民居风格进行建设。

 

 

来源:福建日报·莆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