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1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妈祖:从凡人到神灵 文/朱晴方 在我的印象中,妈祖受人膜拜是沿海一带的事,那隆重的祭拜场面是在电视上看到,台湾人最为推崇。妈祖为何方神仙?妈祖有何神圣?祖辈蜗居内陆的我不得而知。 一到莆田海边的“金凤凰酒店”下榻,浏览了一下资料,晚饭同桌的莆田贤良港天后祖祠董事会秘书长滔滔地介绍妈祖是他的祖姑,说次日是妈祖诞辰1059周年,上午要在妈祖的诞生地举行盛大的祭拜典礼云云。 ![]()
啊!妈祖原来出生在莆田的贤良港即今之港里村。啊!妈祖原来是一位姑娘,一位凡人。
翻阅《敕封天后志》等众多权威资料得知,妈祖姓林,其始祖是殷纣王的叔父比干,历代仕宦居多,南北朝时有数支迁入福建,其祖父官至福建总管,其父亲任湄洲都巡检。妈祖排行老幺,上有兄姊5人。史载她这个凡人一问世就与众不同:观音托梦其母,出生时“一道红光入室,香气氤氲,观者如堵”,“时港四围之山崩摧”,“至满月,不闻啼声,因名曰默”。妈祖林默少小聪慧,幼承优异家学,8岁读儒,乐此不疲;后又沉湎道佛,接受高道符笈,修道学仙,并学佛教普度众生;还擅医术,乐于为人治病;善于观察潮汐和天气变化指点航帆;孝老悌长,乐于助人;勇敢无畏,常冒险于波涛解难救急……28岁便“羽化升天”。 林默升天后,人们怀念她,仿佛她依然行慈施善,冥冥中有求必应。她的一位族侄孙、进士出生为官的林嵋在《敕封天后志》的序中讲到一个他朋友亲历的故事:“予友三山胡献卿靖,尝使琉球,扬帆返棹,忽一日飓风大作,折柁牙,凡几十数,崇朝不息,舟人震恐。内有官校得一奇楠,大可满尺,高三尺余,可值千金。众举捐出刻天妃圣像。俄而奇鸟集于樯杪,翠羽笼云,宛若翔鸾,舟赖以济。献卿之所见若斯……” ![]()
书载郑成功攻打台湾,士兵们也在船上供奉妈祖神像而劈波斩浪获取胜利。诸如此类的妈祖“显灵”故事,在沿海一带以及大海上频频上演,不胫而走,逐渐地,林默便与神沾边了。
这事给她的莆田老乡、南宋的一位姓陈的宰相知道后,上奏徽宗,皇帝欲倡善扬义以影响世风,于是赐匾额,于是后皇宋高宗下诏敕封,于是元、明、清统治者都乐此不疲褒奖敕封,总计达36次之多,于是林默由“夫人”而“妃”而“天妃”而“天后”而“圣母”;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有五千多座妈祖庙供奉她,有两亿多人信仰她,妈祖成了真正的神!海内外祭祀妈祖活动,包括“妈祖回娘家”等信俗活动,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妈祖诞生于农历的三月廿三日,每到这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都要聚集贤良港举行盛大的“妈祖回娘家”祭祀暨庆典。早饭后,我们就坐车赶去“贤良港天后祖祠”。说来也神,头天以及凌晨还是云布雨洒,天亮就见阳光普照。进得祠里,但见若干殿堂都是信徒如蚁,男女争相奉香叩拜。典礼会场设在正庙前一块空阔的院坝上,拟定11时开始。院坝三围人流如堵,人们冒着暑热静静等候着;场内,一队队、一列列装扮似朝堂仪仗若影视朝拜阵仗的信徒,穿戴着别致的衣冠,举着幡、戈,舞着狮、龙,抬着妈祖像,担着贡品,握着棍、帚,敲锣打鼓,威严入场,不一时就塞满了院坝。主祭台上,“少牢”(猪、羊等牺牲)等贡品陈列两边。台前院坝,摆满了跪拜的蒲团。典礼开始,阳光直射,叩拜一拨又一拨,人们那般自发,那般虔诚,那般信仰,令我这个外乡人大开眼界,感叹连连。 ![]() 我是第一次亲临这样的信俗大典,脑海中铭刻了妈祖形象,感受到她乐善好施、见义勇为、“护国庇民”的神奇效应。我想,假如林默姑娘生前没有超凡的智慧,没有超凡的神功,没有超凡的普度众生善行,她也不会成为妈祖和天后,不会成为举世供奉的神灵。 据说在妈祖升天的农历九月九日,按照惯例每年也要举行盛大的信俗活动。蒋元明先生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一篇文章叫《永远的妈祖》。我想,支撑妈祖“永远”的,就是她的灵魂:大爱!短短的三两天时间,就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妈祖故乡的后辈们信众们令我们激动的那份热情和真诚! 为此,沐手敬撰长联一副: 落地脱俗,长而施爱,护国为民,种种似神话,恩及屿洲海洋,泽被弱者千千万; 升天成圣,魂亦分灵,化险救难,般般若菩萨,泰至华夏番界, 绥安凡夫万万千。
乙亥年四月初五日
![]()
作者简介:
朱晴方,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重庆市文史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重报集团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华龙网书画艺术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重庆市现代禅画院常务副院长,重庆市杂文学会常务副院长,重庆市民俗学会副会长,全国各地杂文学会联席会组委会副秘书长,《重庆艺苑》副主编,《重庆杂文》执行副主编,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首届重庆“十佳读书人”。在全国150来家媒体发表新闻,文学,学术研究、书画作品上千篇(幅);出版有新闻、文学、书画、艺评、楹联等类专著数种;个人及其业绩收入2008年度《中国新闻年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