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九月初九莆田贤良港海祭妈祖新闻亮点

2018-10-16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2018年10月17日(戊戌年九月初九日)是妈祖羽化升天1031周年祭祀日。天后祖祠将在贤良港“三炷香”海滨,举行隆重的海祭妈祖大典。
  1031周年祭祀日的新闻亮点是,电影《妈祖回家》将在莆田贤良港现场拍摄“海祭妈祖”场面。导演蒲剑10月15日在贤良港天后祖祠座谈会上说:电影会浓墨重彩表现贤良港“三炷香”的有关故事情节,表现历史记忆和文化关怀;电影将有机地把贤良港、湄洲岛与妈祖信仰有关的活动融合于剧情中,譬如莆田渔民海祭妈祖、台湾妈祖信众开启海峡两岸首次船队直航、两岸信众共同朝拜妈祖等等,旨在唤起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文化认同和寻根意识,促进两岸和平发展。
  电影《妈祖回家》改编自莆田著名作家王鸿的中篇小说《台北来信》。故事取材于莆田忠门一段特殊背景下的台海历史,以现实中的莆田人和台北人为原型,紧扣两个发生在台湾海峡间的普通民众渡海事件,展开一系列曲折生动的情节,用独特视角诠释两岸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情缘和妈祖文化的巨大魅力。
海祭妈祖的历史背景:
1、妈祖祭祀信俗包括:“郊祭”、“庙祭”、“海祭”、“舟祭”、“家祭”等五种形式。贤良港“海祭妈祖”信俗有其特色元素,那就是缅怀和追思。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贤良港历史上的海祭妈祖画面(2009)戊戌年九月初九莆田贤良港海祭妈祖新闻亮点
贤良港历史上的海祭妈祖画面(2010)
贤良港历史上的海祭妈祖画面(20 11)
2、据史料记载和文物考证,贤良港在宋代就是一个贸易繁华的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古码头之一。妈祖作为“海神”,在古代海上贸易中,成为了航海者的精神力量,庇护着往来贸易顺畅进行。
3、历史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贤良港“三炷香”礁石海边就会用渔船搭起祭台,海面上还有18艘挂彩旗装饰的小舟环绕祭台。上千平方米的祭台上供奉妈祖及圣父母神像,陈列大铜炉和各种祭品。上午吉时,海祭妈祖仪式开始。鼓乐齐鸣,擂鼓三通,礼炮九响,海螺长鸣,鸣锣十三响,奏《迎神曲》;主祭人、陪祭、与祭人按照祭祀行三叩九跪大礼等。主祭宣读祝文,奉三献礼。随后,童女、童男三人一组,向大海敬洒鲜花、美酒,祭奠祖姑,缅怀妈祖。
贤良港海祭妈祖信俗不但有历史传承,而且有新的发现和拓展。从2015年开始,贤良港海祭妈祖活动增加了妈祖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庇护神的内容。2017年2月,“海祭妈祖”信俗被福建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图 林仙久 林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