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与天津皇会

2007-10-11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天津天后宫是供奉妈祖的庙宇,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发祥地,具有近700年丰富灿烂的文化积淀,是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在修建古文化街的同时,修葺了天津天后宫,并成立了天津天后宫管理委员会,广泛传播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在天津的传承过程中,由仅限于祈佑护漕、上海航行安全的初衷,逐渐演化为护佑津门百姓平安如意、祈福迎祥,涉及经济、文化、道德品行的各个方面,覆盖了整个天津地区,以至恩赐天津道副使加六级关中薛柱斗,在康熙十三年为天后宫献匾,尊称天后为“三津福主”,形成了具有天津地域特点的天后文化信仰习俗。
 
  皇会,是天后文化信仰的一大盛典,是北方天后之乡天津重要的文化遗产,许多本土诗文书画和口传文学里都有记载;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画作《天津皇会过会图》,就将天津的皇会艺术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天津皇会是专为祭祀天后诞辰而举办的民间重要酬神活动之一,备受天津人的祈敬。每次举办活动之时,都会展现出“裁霞曳绣,辇凤飒鸾,士女总倾城,竞香影六街,万盏明灯迎五驾”等壮观盛况。一时万民空巷,人潮如堵,热闹非凡。
 
  天津天后宫占地5360平方米,在津门俗称“娘娘宫”,是天津市现存最古老的一处古建筑群体。
 
  天津皇会,是天津延续了数百年的一道民俗文化风景线,与天津天后宫的官祭活动是相关连的。天津天后宫的官祭活动始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敕建后,元、明、清历代王朝均派使臣到宫内进行祭拜,从而形成了天后传统的“春祭”活动。据史料记载:“天后酬神当在新春,非天后诞辰之日,意来年百姓平安吉祥,酬神正当其时。”元代张翥《代祀天妃庙次直沽作》诗云:“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使臣三奠毕,喜气满宫袍”。形象地描绘了当年三岔河口天后宫前繁忙的漕运景象和官祭场景。为恢复此项传统的祭拜活动,天津天后宫的工作人员经过发掘、整理、研究,于2007年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恢复传统的“春祭”活动。官祭尘封了200余年后,于当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活动以迎值年太岁丁亥大将军、迎神曲、行进献礼、国泰民安和谐吉祥四大板块组成,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津门百姓祈盼和谐、吉祥、安康、如愿的心愿。
 
  天津皇会以天后娘娘回娘家省亲仪式最为隆重,但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天后圣驾于皇会出巡省亲时未能回到闽籍商人会馆,使之成为天津人民百年文化之憾事。喜逢盛世,恰逢天津莆商会馆落成,为构建大和谐,促进闽、津、台之间的合作,更好地弘扬妈祖文化,天津天后宫管理委员会与天津莆田商会共同协商决定再行皇会盛举,并于2007年5月9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圣母1047周年华诞之际,天后圣母省亲莆田会馆,人神随愿,永世为记。(时报记者林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