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8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心系妈祖还故里两岸情缘一线牵
——台湾板桥朝乾宫拜谒贤良港天后祖祠采访侧记
春日暖风徐徐吹送。3月18日下午三点整,台湾新北市板桥朝乾宫信众一行护送妈祖神像拜谒贤良港天后祖祠。随行由隆重的阵头队伍开路:只见头旗威仪前进,太鼓震声云霄,更有神偶团憨态可掬向妈祖故乡群众点头频频行礼,同时还俏皮地摆出“V”手势,既娱人又娱神,妈祖故乡好不热闹!
信众们统一着装黄马褂、红绸裤,上面印有“天上圣母”“妈祖娘娘”字样,沿着朝圣路,小心翼翼地抬着妈祖銮轿驻跸祖祠大殿。信众们一见到祖祠妈祖软身宝像,个个热泪盈眶忙不迭地擎香叩拜行礼;神偶团惟妙惟肖的表演威严之中又带着诙谐友善,献礼完毕便将挂在脖子上的咸光饼、糖果都分发给在场的信众和前来看热闹的乡亲们食用,意为共同分享妈祖赐予祥瑞福气。
哪吒三太子神偶浓眉大眼看起来俊朗乐观,两个深深的酒窝和咧开大笑的嘴巴又让人心生亲近。他身着大黄马褂,左手持乾坤圈、右手握金钢戟,头顶四根傲然挺立的翎子,后背插五面迎风招展旌旗,胸前则挂着一个装满了糖果的大奶瓶子,一舞耍起行头来,八面威风又飘逸可爱,让人忍俊不禁!同行的还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神偶,他们迈开每一步,都是高耸威武、举止庄重的姿态,一红一绿的行头装扮无不洋溢着妈祖每一次出海巡安神威无边的情景,让人不禁地屏息肃穆起来。
这个“三太子”神偶面对笔者的相机镜头自然地伸出点赞的手势十分可爱。表演结束,他卸下重重的面罩,来个自我介绍——我叫吴恩在,是个开朗乐观大男生,目前供职台湾一公司!累坏了吧?面对我的发问,他说:”还行,一身行头轻则15公斤,重则50、60斤左右,此次能担任神偶撑持者倍感荣耀,不累!还亲切唤我大陆姐姐,得空到台湾游玩,说罢,还叫同伴用手机邀我合照呢!
神偶团有一个亲切的名称——“咱在地阵头文化”。据吴恩在介绍:取这个阵头行号的初衷源于台湾大部分民众祖籍是福建,‘咱’就是从闽南话延伸,泛指我们、大家为一体是一家人,体现本土特色,阵头文化属于台湾民俗表演活动中的其中一种,神偶团‘家族庞大’,成员有三太子、千里眼、顺风耳、济公、弥勒佛等,这些神偶原型都是民间宫庙中供奉的神祗,他们是善和爱的化身,各司不同职责,以满足信众们各种祈求与夙愿,设计者创造性地把他们演绎成由人力撑持且四肢关节可以灵活运动的神偶,信众们喜爱他们,从神坛走进民间,与民众“亲密接触”,敦促人人多行善事,神明保佑是无处不在。
信众吴清水连续五年来祖祠拜谒妈祖。他目前生意在广东东莞,得知此次谒祖进香活动,便毅然放下手头生意,早晨五点驱车从东莞出发,赶赴贤良港与朝乾宫信众汇合,他说,相聚在妈祖故乡,开展为期六天的朝圣之旅,带来一颗最虔诚心,拜谒妈祖祈求平安康顺。
朝乾宫主任委员张震宇说,掐指一算,这是他们连续来天后祖祠拜谒妈祖的第五个年头了。妈祖大爱,指引着人们友爱互助、行善积德,她在我们的心中已经不单纯的崇敬,而是升华到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心灵的皈依;台湾和大陆一衣带水,系出同根同脉,两岸民众在妈祖灵光的庇佑下相亲相爱,共享妈祖福祉!
放眼望去,拥拥簇簇的人群里,信众们或携家带口结伴而来,有白发苍苍老者,有年轻活力的青年,也有咿呀学步的孩童……在妈祖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的感召下,信众们凝心聚力践行这一道德信仰,代代传承。
(王秋迪王雪玉文/图)
|